抱歉,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
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启用)JavaScript
了解详情 >

封面来源:雨上がり | 荻pote #pixiv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99302008

7 月中旬,迫于本科实习内卷化的压力,在下通过区团委报了暑期实践项目,被分配到临近的某村委实习。政府开的报酬并不算高,但好在工作也并不繁重,权当拿个实习证明了。话虽如此,在下其实对去村委实习也并不反感,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对于长居象牙塔的在下来说,是个增长见识的理想之地。

时间来到 8 月初,在下和村委的同事们彼此也熟悉许多。周五,坐在对面的同事突然交给在下一项任务,希望在下能替她参加一个培训。在下打开她发来的文件,「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几字赫然在列。对于红十字救护员,在下曾略有耳闻。这一培训大抵是学习一些基础的应急救护知识,经考核通过后就可获得一张红十字救护员证,持此证进行现场救护,即便抢救失败,被人控告,也可免责。在下本就对学习生存技能有着足够浓厚的兴趣,再加之从小到大,各类基础救护知识,虽稍有了解,但从未上手实操,实为遗憾。有这两大因素加持,再加之如今突得此机会在手,在下自然是把培训之事满口答应下来。

培训在社区的红十字救护站举办,同事告诉在下,救护站就坐落在社区的一块小商业广场里。在下觉得有点奇怪,平常也会偶尔来这里买点东西,但是从未听说过那儿有什么红十字救护站。到了培训当天,在下来到广场入口,举目四望,竟发现一块大大的红十字 LOGO 就飞架在眼门前的玻璃幕墙之上,不禁感概,红十字这类组织,到底还是离平常人的生活有些远了。


进门表明来意,签了到,走两步就来到了培训室,投影仪早已准备就绪,数十张椅子整齐排列,已有不少的人落座了。在下估算了下观看投影仪的角度,选了一个靠后的座位,座位上放置了一本救护员教程和一个急救包,打开急救包,内有绷带一卷,三角巾一条,医用纱布、创可贴、CPR 消毒隔离面膜若干。在下来得还算比较早,趁还没开讲的时间,翻了翻救护员教程,里面大致介绍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诊以及意外事故的应对处理办法,这些之后在培训过程中都将被或多或少地提到。

最后共有 37 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人员和在下一样,大多都来自村居。红十字站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开始了对我们的培训。首先介绍的是红十字会的基本知识和一些救护概论,涉及到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注意事项等等。这部分内容讲得比较快,毕竟救护员教程上也都有涉及,不过讲解用 PPT 上的内容更加详细些。

随后讲解的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方法开始了救护员培训的重头戏,说起气道异物梗阻,在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实不相瞒,在下也是通过《人在囧途》这部电影首次了解到这一极其实用简单的救护方法的。不过在这次培训当中,还学到了不少在下之前从未知晓的细节:包括不完全梗阻时,也可先通过背叩法进行救护;进行腹部冲击法(即海姆立克急救法)时,需要注意腿部呈弓步;针对孕妇、肥胖者等不适用腹部冲击法的患者时,还可使用胸部按压法;针对儿童、婴儿的特殊处理方法等等……总之,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套应对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案体系。

image

介绍完了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方法之后,马不停蹄地就开始了心肺复苏术「CPR」的讲解。对于 CPR,在下也并不陌生,很多安全教育课都曾提到如何去做 CPR,这次的培训所讲解的知识和在下之前接受的教育内容几乎一致,包括按压吹气比须达到 30:2,按压的频率需达到 100-120/min 等这些核心数值,在下早已了然于心。这部分学习的重点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这台机器在在下以前接受的心肺复苏教育课当中几乎从未提及,是近些年配备率才渐渐上升的。好在 AED 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本身就是为了业余救护人士使用而设计的,使用方法可以简单到浓缩成九个字:开电源,听它说,照它做。唯一需要重点记忆的就是贴电极片的位置,要确保电流能成功通过心脏。

image

上午的时间就在介绍这两大重要的救护方法中度过。由于培训时间要压缩在一日之内,因此中午不得随意外出,救护站这边也准备好了午饭,于是所有参训人员午饭问题就都直接在救护站内解决了。

吃完午饭后给了一段时间的休息,就马上开始讲解余下的创伤救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三角巾的各种使用方法,包括绞紧止血、头部包扎、膝盖包扎、打吊臂等等;绷带的使用方法,包括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反折包扎、8 字包扎、断指包扎等;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创口处理方法,例如肠外溢等等,不过这些仅停留在理论,重点操练的还是三角巾和绷带的使用。在下也曾学过不少关于三角巾和绷带的用法,但也仅仅只停留在看过的程度,这次培训,所有学员两两一组互相操练,让在下认识到救护仅仅只停留在理解的程度实在是远远不够。尤其是头部包扎,上手的难度其实挺大的,在下包出来的效果远不如红十字站工作人员示范的效果好;又比如利用绷带反折包扎,在下不管怎么折,都感觉「没那味」。这些看似简单的现场创伤救护,要注意的点还特别多,真不是一时半会能完全掌握的。

创伤救护讲完之后,又补充了一些处理突发灾害、紧急情况下救护的理论知识,下午的培训也宣告结束。在离开之前,所有学员都要去假人上演练一遍 PCR + AED 的完整流程,这也是第二天考核的一部分。虽然 PCR 的理论,在下可谓非常熟悉,但是真到了实操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出纰漏——可能还是有些紧张,在下在确认伤员无意识之后,竟忘记呼救流程,直接开始做起 PCR,做到一半才后知后觉,不过还算好,至少一些关键的点都没出大问题。在下四处走了一圈,有的学员上手按压时显然有些羞涩,力道、动作都不够到位;有的吹气前忘记打开气道、吹气时也忘记捏紧伤员鼻子。更有甚者,计数时报数都报错了,09 后面接了个 20,还有把 AED 说成 ADE、EAD 的,可谓笑料百出,好在一旁的工作人员都给予了及时的纠正。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看在下的按压动作比较标准,还拉来在下给所有学员做了示范。真·社死现场


培训的第二天,上来就是考核。首先是笔试,内容也比较简单,如果认真听了第一天的讲解,一定不成问题。笔试完成后就是实操考试,每个学员有四张实操考核表,除了第一天已经拿到的气道异物梗阻和心肺复苏之外,还有三角巾头部包扎和膝盖包扎。其他关于绷带包扎等相关内容则没有考核。

心肺复苏是第一个考核内容,不得不说的是,经过了昨天的练习,大家的救护技术显然进步许多,但是还不乏许多问题,因此监考时,工作人员也不断给予提醒。另外,为了确保速度,所以两人一组进行考核,这样一来,监考人员还是蛮忙的。不过严格来说,这种考核应当单独进行,且不应给予提醒,但显然救护站这边考虑了通过率问题,放了不少水。

接下来进行的三项考核则都是四人一组考核,为了便于管理,甚至采用了听口令做动作的形式,这使得考核瞬间变得和练习一样。话虽如此,考核时还是穿插了一些特别的操作命题,这时练习不够到位的学员会露出马脚,不过总的来说,以这种形式进行的考核,一般不太可能存在通不过的情况了。所有四项考核结束之后,培训也随之结束,接下来就是等着拿救护证了,救护证有效期三年,到期需参加复训。

在下认为,这次救护员培训的优点很明显,培训时,工作人员的讲解,示范都是非常到位的,干货也非常多,若是将这些内容全部吃透,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护员并不难;但缺点也非常突出,那就是培训的时间过短,要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把这些重要的内容全部吸收,对于平常没什么救护知识的一般人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救护站才会在第二天的考核中砍掉一些内容,这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紧凑的培训时间,留给学员练习的时间也随之缩短,仅对于气道异物梗阻和心肺复苏这两项内容来说,37 个学员只给单单一两个小时的练习是绝对做不到尽善尽美的。而学员就算自己回家加练,也可能缺乏指导,不得要领。因此,就算砍掉了一些内容,还是有学员在考核时犯下许多问题;于是救护站为了保证一次通过率,减少二次培训的麻烦,就采用提醒等方式放水。

但是平心而论,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若在标准不放水的考核下,能真正合格的能有几何?这也许是一个残酷的问题,因为如果不能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标准考核,也就没有理由相信,这些学员在真正处于现场救护的情况时,能合格地将这次培训所学发挥出来。换句话说,这次培训对于社会救护成功率的提升,其实没有多大帮助。因为要把人成功救回来,决定性的因素不是救护员掌握了多少救护理论,而是掌握了多少实操要点。

当然,不论如何,这次培训活动是没有办法否定的,就算是考核搞得再不济,学员们也都能或多或少地学到一些重要的救护知识,这次培训也就有了它的意义。只是在下衷心希望救护员培训的考核还是少放些水为好,毕竟在下总感觉他们放的不是水,而是某个急需救助者的生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