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
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启用)JavaScript
了解详情 >

在博客半年之前的文章,《藏地行纪》的最后提到,西藏之行结束之后,在下花了 47 个小时,在大巴上速览了 1600 公里的川藏线,最终到达成都。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并非仅仅只想体验一回川藏线的味道,而是意图利用剩下来的时间将成都浅游一番。

虽只是浅游,在下却始终念念不忘,记述之心,夙夜加增。只是半年多来,琐事繁多,游记一拖再拖。加之在下决心「标新立异」,以美食为骨作文,于是每每提笔,馋意难耐,故餐前写作不能,而饭后慵懒,行文三两行,哈欠不止,头脑空空,只得作罢。如此一来,纵有三年五载,文章也不能成。近来自恨,倘若蹉跎至此,则大事难成,遂强打精神,立志作毕。

虽然常年身处东部沿海,但在下却时常为成都所吸引——神秘地深居于四川盆地之中,历史文化却同中原同样悠久;孕育了熊猫这种天然为水墨画而生的动物;方言相当活泼有趣,听着令人好生愉快;派生出享誉全国的饮食文化,美食可谓一绝……就算直到如今,成都的存在感也依旧不输北上广深这些老牌一线城市,先有《谭谈交通》这样优质的电视小品(笑)引得全网乐不可支,又是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引得士农工商纷纷传唱……于是当成都生人的鹏加入西藏之行的队伍当中时,在下几乎毫不犹豫地和他探讨起成都之行的计划。

秉持着在西藏使劲玩,在成都使劲吃的思想,在下对成都之行的构想明确且独特:导游一责完全委任给鹏,去哪儿玩都不重要,但只有一个要求——让在下吃到爽,哪怕最后吃进成都名景点——华西医院肛肠科,也在所不惜。

Day 0:红油抄手

在下素来是一个嗜辣之人。即便生在江南,在下对于鲜辣之喜爱也远胜于甜口。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父亲从小在新疆长大,因而家里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辣味。在这样的影响下,在下的口味也渐渐被培养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久而久之,麻辣鲜香的川菜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在下的 No.1。此去四川,终于来到川菜的大本营,可谓是就连做梦也在流口水。

好在在下的行程足够快,在口水流干之前,1 月 22 日晨,满载着藏地来客的林芝-成都国营快巴刚过金沙江,进入蜀地境内,便停靠在了路边的一家川菜馆子吃早餐,在此处,在下品尝到了令自己即便是过了很久也念念不忘的名小吃——红油抄手。

一开始在下压根没听明白鹏点了个啥菜,经过其解释之后才了解:抄手基本上和馄饨差不多,但是也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抄手的面皮会比馄饨厚一些,可以把它当作厚皮馄饨。

说实话,一开始在下有些打鼓:在馄饨和饺子的论战当中,在下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馄饨,这不仅仅是因为常处地域的关系,而是馄饨的面皮要比饺子薄,吃起来更加有味;若是面皮厚了,吃上去味道也会打折扣。如今出现这厚皮馄饨,岂不是将馄饨之优势抹杀,而成为与饺子并无相异之物么?

不久,传说中的红油抄手便被端了上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赏心悦目的红色,整碗抄手汤底的表面,几乎都是由辣油构成的,其中又辅以大葱、葱花等佐料,看起来就食欲十足。一口咬下,中间裹着鲜肉馅,辣意交织,还夹带着具有蜀地特色的麻意,好生痛快。只是这鹏之前的介绍到底还是有些问题,吃上去也没有感觉到皮有多厚,后来自行搜索一番才知道,原来这抄手的面皮应当是比馄饨薄才对。这波,鹏可谓在胡说八道。

还是暂且撇去鹏糟糕的美食理解,回到这碗红油抄手上来:它几乎击中了在下对于馄饨类食物的每一个爽点。在下有一段时间曾喜欢在千里香小馄饨里加入大量辣油,以追求在鲜香当中加入辛辣感,然而最终却并不如在下所预料,一来店内提供的辣油通常不够辣,二来大量辣油的加入反而破坏了小馄饨独有的鲜香,口感大不如前。如今红油抄手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其不比小馄饨的鲜味十足,但是辣口却是浑然天成的。一碗抄手下肚,整个世界顿然美好,残留的余味惹得人生出再来一碗的冲动,可惜接下来还需赶路,只得就此作罢。

Day 1 晨:红糖锅盔-甜水面-钟水饺

到达成都双流西航港客运站之时,是清晨的六点,在下几乎在巴士进站的同时醒了过来,天色未明,在客运站橘黄色的照明灯下,在下踏出了在落脚在成都的第一步。不久后,在下和鹏便钻进路口的成都地铁 19 号线龙港站,这是一座建成启用还不到半年的车站,配套设施非常新,在下再次使出了手机里交通联合版的上海公共交通卡,也不出意料地依旧畅行无阻。

我们在地铁系统里快速穿行,成都地铁给在下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在下搭乘的连接机场的两条地铁——19 号线以及 10 号线的座位都采用纵横两种布局模式,横排座位之间的间距也比较宽,相当适合运载机场旅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19 号线,其座椅都采用了布料材质的软座,坐上去比起一般的玻璃缸硬座好了不是一点半点,此外,考虑到列车会在高架段运行,车厢内竟然还配备了遮光帘!这样的配置也许放眼全国的轨道交通,都是相当豪华的。

再度钻出地铁站,天色才渐渐微亮而已,鹏家离地铁站并不远,我们横过两条马路,经过街边散发出腾腾热气的包子铺,穿过也许是几个小时前还是人头攒动的烧烤摊,又路过一家灯火通明的红旗连锁,便到了鹏家所在的小区。鹏母热情地招待了在下,事先准备了一些面包,还泡了点银耳羹,在下便吃了些垫饥,与鹏做了些准备,待二人皆洗完了澡之后,便又换上鞋再度出门——由于在西藏已经玩了许久,加之春节又近,在下决定只在成都玩上两天,时间紧凑,事不宜迟,虽然刚经历了川藏线的旅途颠簸,但是我们还是保有相当的精力的,尤其是在下,在成都美食的诱惑下,脚都恨不得自己向前动起来。

此时正是清晨,灰白色的天幕下,小絮般的雪花竟随风飘落,这也是今年以来,成都城区的首场降雪。当然,对于刚跑去西藏玩了一圈雪的我们来说,对此也不甚稀奇,只是快步再次赶赴地铁站,正式开始在成都的美食之旅。

鹏最先带在下来到的,是成都的文殊院地区,同处市区,比起上海更像是塞在犄角旮旯里的静安寺、龙华寺、城隍庙等有名寺庙来说,文殊院动辄 20 余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显然要大得多了。不过我们并未直入文殊院参观,而是在外围兜兜转转,不知怎的转到了一扇小区大门里,这里竟坐落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邱二哥锅魁。这家小店从 1987 年做起,一开就是近四十年,传统技法做出的古味锅魁,深深抓住了成都人的味蕾,前两年也是阴差阳错登上了热搜,创下日卖六七百个锅魁的亮眼记录。我们来的时候,有不少人等待着早就预定好的锅魁,其中不乏下单十数个者,生意相当兴隆。锅魁的种类非常简单,只红糖锅魁、混糖锅魁、椒盐锅魁和白面锅魁四种,其中,红糖锅魁当属最经典的一款了,我们也是要了两个红糖锅魁,价格也是相当实惠,只四块钱一个。

锅魁到手时,薄薄的一层纸难掩新鲜出炉的锅魁的火热温度,上手轻轻捏动,就觉面皮筋道,一口咬下,又感饼皮内部不失松软,仅这两点,相信没有经过认真锤打,及耐心的文火炕制,是无法做出这样的感觉的。多吃几口,兜在其中的浓稠的红糖汁便随之而出,红糖的熬制也是相当到位,品来口感绵密,唇齿流香。在下大快朵颐的时候,不觉手上用多了些力气,结果挤出来好大一滩红糖汁,流得手上到处都是,惹得鹏乐不可支。

吃完红糖锅魁,也差不多走到了文殊院门口,朱红色的院墙对面,排列着一连串的店铺门面,其中的一家店铺正是我们要去的下一站:洞子口张老二凉粉。这又是一家在成都享有盛名的老字号,店面不大,倒不如说显得有些局促,此时正值早餐时分,来往的顾客络绎不绝,几乎很难找到座位。我们等待了一会儿,终于寻得一方空位,方才落座。

鹏跑去点餐,回来告诉在下要了甜水面和钟水饺各两份,人声嘈杂,在下只听清一个甜水面,不过无妨,待过会上菜,疑问便可自解。

尽管店内客流很大,但是上菜速度并不算慢,不多久,甜水面就被端了上来,极粗的面条和泛着红油的酱汁立刻就把在下吸引。鹏告诉在下,品尝之前记得多沾些酱汁,这汤汁才是这道小吃的经典所在。

沾上了汤汁的甜水面红得晶莹,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入口之后,筋道的面条裹挟着精妙的味道:先是能感觉到甜,这甜味不仅来自于酱汁,还来源于面条本身;随即便是红油的辣及花椒的麻,巧妙地与甜味混合在一起;紧接着又似有陈醋之酸,加上花生碎、姜蒜汁等辅料,只觉鲜香意味层叠而来。抄起筷子,品时尽是百味,放下筷子,嗅时止有垂涎,区区小食甜水面,珍馐美馔不能及。

接下来上的,便是钟水饺了。从外观上看,钟水饺带给在下的冲击,就不如甜水面那样大,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与红油抄手多有相似。不过二者实际品尝起来,确实有所不同。首先,钟水饺的馅料完全以猪肉馅构成,是纯肉的水饺,吃起来自然更加鲜美。其次,区别于红油抄手的汤汤水水一大碗,钟水饺出菜时多是小小一盘,淋上红油、酱油、芝麻油、蒜泥等辅料,着重于强调突出水饺的香味,吃起来自然也是更香的。再者,钟水饺上口时,同样有一丝微妙的甜味,不过这个甜味和甜水面的甜略有不同,但同样也能和其本身的鲜辣味巧妙结合,不免使人吃得痛快非常。

将饭桌上最后一个钟水饺吸干了吮尽了,我们才肯闭上贪恋美食的嘴,朝着文殊院里面兜上几圈——不要忘了,在下来成都的终极目的就只有吃,那么最大的问题,无非在于怎么在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吃得尽可能更多,于是答案便呼之欲出:运动。运动地越多,身体就会需要更多的能量,进食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于是,景点游览便这样成为了成都之行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文殊院不愧为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规模庞大,建筑恢宏,不乏宝物贮藏其中,又有佛陀舍利、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又有康熙题的「空林」御笔,名气相当响亮,香火自然也是络绎不绝的。天王殿前,前来拜谒的人流排起长队;大雄宝殿前,人头攒动,青烟缭绕;三大士殿前也同样门庭若市,前来求德行、求平安、求智慧的人群熙熙攘攘。除了前来烧香拜佛及旅游的人群之外,不乏扛着长焦大炮的摄影爱好者;偏殿一方,一群年级较小的学生正对着一尊形似鱼身的彩绘雕塑临摹……

在下和鹏不通佛学,也并非带有强烈目的,只是到处游荡,转碑廊、闯画室、穿茶馆、赏字画、巡殿宇、绕宝塔、览戒坛、逛佛园,堪堪将整个文殊院历遍一圈,才最终从正门离开。

Day 1 午:烧鹅-茶社

为了尽最大努力清空我们的胃,在下和鹏决定再接再厉,继续步行前往下一站——天府广场。

天府广场和紧临其的四川科技馆的位置,原先坐落着明朝的蜀王府邸,也叫成都皇城,可惜在文革当中被炸毁,改建成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科技馆),剩余的部分,又经过重新建设,就变成了占地 8.8 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广场。这里是成都市的正中心,除了四川科技馆,四川图书馆、大剧院、成都博物院等建筑也依次环绕四周。广场的下方有着规模不小的地下商业街,并与地铁连通,交通相当便捷。

在天府广场打了卡,提上一杯霸王茶姬,此刻也将要接近正午时分,在下开始向鹏咨询午饭的具体事宜,鹏也是做好了准备,直接带着在下往成都 IFS 国际金融中心的方向走。

若是阁下有幸来到成都太古里边上的 IFS,那么一定会被其外墙上的一个巨大熊猫雕塑所吸引,这只熊猫正用两只前脚扒在建筑外墙的边沿上,仿佛下一秒就要爬上 IFS 七楼的雕塑花园。我们也先是上七楼小小参观了一下被游客围满了的熊猫正脸,在跟随鹏一顿好找,才找到这家鹏非常喜欢的餐厅——金翠河香港茶餐厅。

虽说专门跑到成都来吃粤菜有些奇怪,但是鹏推荐这家餐厅肯定有他的理由——这家餐厅在西南地区也算是小有名气,是品质非常不错的茶餐厅连锁。鹏本想来这吃那皮薄肉嫩的招牌烧鹅,不想来得晚了,烧鹅竟然已经卖完,只得要了烧腊拼盘,也顺带尝尝港式烧鸭烧鸡的味道。

烧腊以五香味打底,配合酥脆的皮质,鲜嫩的肉质,再加上烧腊特供的鲜香醇厚的秘制酱汁,食来是甘香油润、细嫩弹牙,乃是绝佳之下饭菜。在下爱将沾满汁水的烧腊嵌于米饭之上,让酱汁的味道蕴在米饭之间,之后再将这些米饭尽食下肚,米粒入味,嚼来美味四溢,好不痛快!

等到烧腊将我们的肚子再度填饱之后,在下和鹏再度出发,前往春熙路开始新一轮的食物消化之旅。

春熙路就离太古里和 IFS 不远,往西走个两步就能到达,实际上这三个地方几乎是挨在一起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商圈。刚到春熙路商业街的入口,一股熟悉的感觉便扑面而来:广场样式的地砖铺在街道上,中间散布着路灯和小型售货亭,两边的店铺招牌层叠着垂直地悬挂出来,完美地契合着我们对于商业街的第一印象,那就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解放碑、广州的北京路……虽是下午,但此时冷意未消,寒风沿着大街阵阵扫过,游人纷纷靠着建筑墙根行走,在下和鹏二人倒是不怕,只管边走边欣赏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与店铺设计,不时评头论足一番。行至孙中山像附近时,遇到两个女孩前来求着帮搞某短视频平台的拉新任务,在下本想直接摆脱,但鹏看起来已经被缠上,加之天气寒冷,想来也确实拉客不易,自己的手机号也确属新用户,于是便卖了人情,才重新逛起街来。只是春熙路不如南京路那样长,不一会就走到了底,周围的店铺也同绝大多数有名的商业街一样,好看不好逛。于是在下问起鹏接下来的安排,鹏说他已有想法,只是下一站离得有些远,最好还是坐地铁前往。我们于是折返,往地铁春熙路站走,中途又觉口干,便点了一杯茶百道提进了地铁站。

虽然鹏说是有点远,不过也就是两站路的工夫,我们就从地铁里钻出来了。此地是是地铁人民公园站,鹏要带在下来的地方,自然也是成都人民公园了。

同是人民公园,和上海的相比,成都的人民公园显然要丰富许多,也有底蕴地得多。一百一十年前,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被树立在这个公园里,纪念着四川保路运动的血泪史;八十年前,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被树立在公园东门,纪念着一九三七年起,从这里誓师东出抗日的壮士们。除了两大纪念碑外,园内还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展览馆供大众免费参观,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

参观完展览馆,鹏便带着在下往公园的西侧走,随后,整个公园最具特色的地方映入了在下的眼帘——那是在古典园林建筑旁散布着的一簇簇桌椅板凳,四只竹椅围着一方小桌,上面坐满了喝着茶、聊着天、玩着牌局的人——原来这是开在公园里的茶社。

在上海,在下还从来没有在公园中见过那么大型的茶社,不由得感叹起巴蜀人民深谙生活之道。此处茂林修竹、绿意环绕,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一桌一椅一碗茶,正午一坐到晚霞,怪不得大家要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仅此公园茶社便可见一斑。在下与鹏穿越拥挤的桌椅板凳,在一方角落找到一处空位,便各人要了一碗茶,索性拿出牌来玩起德扑。说起来,在下的德扑还是鹏教会的,只不过一开始还玩得不好,总是被鹏赢个干净,后来自己偷偷做了些研究,果然,这回轮到在下赢了不少,甚至不得不使鹏感叹起在下牌技之进步。

Day 1 夜:陶德砂锅

在茶社的时间相当愉快,四五盖惬意的茶下去,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我们收了牌,又往春熙路的方向走,看来鹏对于晚餐的事情已经有了些眉目。

天空渐渐下起了细雨,路上,我们钻进天府广场的地下街,竟被偶然发现一家谷子店,在下于是没忍住进去逛了逛,剁手了一款孤独摇滚的钥匙扣盲盒,开出一只在下推的喜多,Lucky☆~。

尽管细雨飘飘,春熙路的人流依旧不减,站在过街天桥上,桥下晚高峰的车流尾灯红彤彤地挤作一片,桥上也是人群熙攘,原来前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陶德砂锅。这家馆子在成都看起来高低也是个网红店,之前天桥上的聚集人群大多都是在排它家的队伍。

在等待的时候,鹏向在下介绍,陶德砂锅原来是射洪的店,后来慢慢做大之后,就往周边开了很多分店,所以陶德砂锅其实算是射洪菜。现在商业化铺开了之后,菜品品控做得还可以,价格也实惠,属于吃起来不会出错的这一类馆子。

上了桌之后,在下还是老样子,把点菜的事全扔给鹏了,自己则关心起周围的情况来:前来就餐的食客男女老少各群体皆有,说明无论是价格还是口味,都是对大众友好的;店面看起来亮堂、整洁、干净,细节上也不失雅致的设计,说明对于连锁品牌形象的管理是到位的;服务员的整体面貌也很好,既没有懒懒散散,也不是那种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给人的感觉是相当自然的。

片刻,鹏点的单就已经开始上菜了,不多时,菜品就全部上齐。鹏点了蒜蓉虾仁、酸菜乌鱼片、土豆牛肉以及野菌香包。这蒜蓉虾仁,听鹏介绍是陶德砂锅的招牌,上菜时也确实是颇有派头,需要同时上一个小锅现场来煮,确保虾仁的鲜嫩程度,大约需要五分钟左右,时间到了服务员还会帮忙揭盖。这样现烹的虾仁也不论其原本究竟是鲜货还是冻货,鲜嫩确实是到位的,加上蒜香和吸饱了微咸汤汁的粉丝,吃起来的味道的确可口,再加上我也是忠实的粉丝爱好者,这道菜没一会就被在下和鹏吃完了。

至于说到这酸菜乌鱼片和土豆牛肉,则是在下需要好好拷打一番鹏的点菜水准的时候了。倒不是说这两份菜不好吃,而是实在过于常见,主观上没有太大的新鲜感。这两份菜是基本上不会做坏的两道菜,而陶德砂锅选择的调味也果然如在下所料,偏向大众一些,以至于在下如今在回想这两道菜的味道时,发现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存留(当然也有时间太久的原因)。

最后的野菌香包倒是值得一说,菌菇包子天然就具有浓烈的鲜香味道,辅以肉馅和适当的调味,吃起来真是唇齿留香,软糯的包子皮和包裹其中的汁水就是令人吃了还想吃。

之前在下和鹏确实是有些饿了,这四份菜的菜量并不算小,但依旧被我们一扫而空。事后在下突然想到,能做到这样的高性价比+高出菜速度+稳定的菜品口味,陶德砂锅完全可以说是射洪的萨莉亚嘛。

干完晚餐,在下能感觉到肚子的确是相当饱足了——这主要还得拜野菌香包所致,它的美味使在下无暇停下缓一缓再慢慢品尝,进而导致我们都吃得很快。于是为了缓解饱腹感,在下与鹏决定再去白天没有好好逛过的太古里逛一圈。

太古里显然与春熙路这种传统的商业街不同,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错落有致的建筑排列以及中央的下沉式广场将其现代购物中心的形态展现无遗,精美的装饰点缀在街区的分层结构之间,使得店铺内的精装与店铺外的世界连为一片,在地面积水的反射之下,更显得美轮美奂。

逛完太古里,我们拖着疲累的身体回到了鹏家,在成都的第一天行程就此结束。为了消化巨大的进食量,在下在这一天总共走出了超过三万步,加之前一晚在大巴上没有怎么好好休息,巨大的体力消耗使得在下很快睡了过去。

Day 2 晨:蛋烘糕

第二天醒来得时候并不算早,昨天吃得太多,到了这时食欲也并不算大,在下和鹏商量着先行出门,之后再看情况买点东西吃。

我们很快就搭上了地铁,往宽窄巷子赶去,这里也是鹏今天计划中的第一站。出门时,昨晚的细雨依然在飘,等到我们出了地铁,雨势也渐渐小了。在下和鹏在路上一边找着小吃,一边往宽窄巷子的方向走,正巧碰上迎面走来一群游客,正高声讨论着些什么,靠近之后,在下才发现他们竟在用亲切的上海话交谈,看来多半同是慕名来此地游玩的同乡游客了。

宽窄巷子主要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街组成,因此,不同于传统商业街春熙路,现代商业街太古里,宽窄巷子则是老城区改造复兴的产物,更有是古镇商业街的感觉。此时约莫是九点多钟,店铺基本都开放了,街道上早已是人头攒动。和古镇类似,这里的商店也多是以售卖手工艺品、纪念品、小吃为主,而得益于蜀地的丰厚的饮食文化,小吃摊是非常多的,街道两边不时就能看见外溢的蒸汽蒸腾而上。鹏给在下看中一家卖蛋烘糕的小吃摊,于是我们第二天的美食体验就由蛋烘糕开始。

蛋烘糕也是名声在外的成都名小吃,主要有咸口和甜口之分。鹏买来的这款蛋烘糕是甜口的,金灿的外皮下裹进了只消轻轻一捏就会溢出来的肉松与奶油,从馅料来看,显然是做了改进的现代版本。咬进嘴中,外皮酥脆,内里绵软,奶油更是赋予了在下一种在吃泡芙的感觉,不过口感上要比泡芙更饱满,蛋香味也更加浓郁。虽然奶油肉松的甜口味道不错,不过下次在下还是更想尝试下传统的咸口,相信炒香的肉末+咸菜的味道也不会让在下失望。

现如今的古镇到底还是逃不开商业化的影响,对于在下和鹏来说,除开感受感受氛围,观赏观赏古建,吃吃小吃,也没剩下什么别的花样了,倒是有不少川剧表演的场子揽客,台下也是如同茶社般,桌椅板凳茶水小吃一应俱全,只是行程紧凑,遗憾未能进去坐坐,体验一番。

Day 2 午: 叶婆婆钵钵鸡

几个蛋烘糕能给我们提供的能量到底还是有限,宽窄巷子里走过一圈,肚子也渐渐饿了,在下向鹏询问午餐的安排,鹏倒是没做好准备,拿起手机一阵乱翻,随即带着在下钻回地铁里。而鹏选择的地点,则是春熙路地铁站,没错,我们又双叒叕来到了春熙路。这个目的地的出现频率未免有些太高了

鹏带着在下沿着排布着琳琅满目小吃店铺的糠市街,向东一直走到底,来到一幢外墙正在施工的大楼底下,这里转角的脚手架阴影下,还藏着一家叫做叶婆婆钵钵鸡的门店。事后在下复盘得知,我们完全没必要来这家叶婆婆钵钵鸡,因为同样的店在锦里也有一家,那里正好是我们下一站要去的地方。这波是鹏在带在下疯狂绕路w不知是不是施工影响了生意,午市时间,店内的客人并不多,当然,也有可能是店面本身比较大,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叶婆婆钵钵鸡也是连锁,鹏告诉在下这家店原先开在乐山,现在也是连锁店了。不过比起店面的历史,在下倒是对钵钵鸡本身比较感兴趣,因为在下还从来没有吃过钵钵鸡,甚至没怎么听说过钵钵鸡的存在,看到自助取餐台和别桌食客桌上泛着红油的大碗里泡着的串串,在下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串串版的麻辣烫。

不过等到上了菜,在下才发现这绝非什么麻辣烫,因为它吃起来没有在下想象中的那般热辣滚烫,而是……出乎意料的凉?原来钵钵鸡的做法就是先用热水烫熟鸡肉之后,特意浸凉,再泡在红油汤底当中的,汤底承担了赋予鸡肉美味的使命。浸凉的奇妙口感使得在下能够持久续航,不必像吃麻辣烫般时,不得已要冷却冷却口腔。于是,不知不觉间,在下的桌上已经堆了不少签子了。

由于我们确实饿了,之后又去拿了店里的乐山甜皮鸭来,鹏还另外点了两碗冰粉,甚至还有一盘炒饭。炒饭因为过于常规,吃来难有新的感触,在此不论。这甜皮鸭红棕色的色泽,看上去卖相和北京烤鸭差不多,但随即一口咬上,立马就能感觉到不同,虽都有酥脆的外皮,但甜皮鸭外皮附在其中的丝丝甜味,是绝对不可能在北京烤鸭里品尝到的。只可惜这份甜皮鸭底下的肉的细嫩程度倒是差了些,吃起来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冰粉倒是料丰味美,整整一大碗,光是看着就食欲倍增。可惜上来的晚了,我们拿的钵钵鸡、小食和炒饭都吃了大半,肚子多少有些塞不下,于是剩下的一点冰粉,就成了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直接体现。

Day 2 午后:武侯祠-锦里-杜甫草堂

吃完一份令人饱足的大餐,我们火速前往早上就提前预约好了的武侯祠。

此次成都之行行程紧凑,虽说是主要以吃为主,但是武侯祠是在下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因为它在历史上的名气实在太响,还屡次出现在有名的诗歌当中,到了成都,不去参观武侯祠,未免可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只是如今的武侯祠周边早已是城区环绕,车水马龙,但进入武侯祠之后,历史的厚重感依旧扑面而来。稍微了解武侯祠,就能知道这个区域其实是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共同组成的,但最有意思的还是它的变迁,一开始初建时,武侯祠并不在此址,而是到了魏晋时期才迁到这里,与汉昭烈庙相邻并列;到了明代,人们认为君臣祠庙并立不合礼法,于是便将二者祠庙合一;而到了康熙年间重修武侯祠时,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再度于此得到强调,汉昭烈庙被置于前处较高位置,而武侯祠则被置于后处较低位置,以示「君尊臣卑」,于是武侯祠的格局便延续至今。

然而,虽然封建礼法被不断强调,依旧无法压过诸葛亮在广大百姓心中的地位,于是合祀以来,武侯祠从来都处在「门额大书汉昭烈,世人都道武侯祠」的状态。

迈进题写着「汉昭烈庙」牌匾的大门,前庭面积虽然不大,但内容丰富至极,不同时代的各类碑刻、匾联、雕塑等文物汇聚一堂,其中记载重修昭烈庙或是武侯祠的记录碑刻属最多,这也应证了两千多年来,此地一直香火不绝。庭院两边是文臣武将廊,这里的塑像均是清代制成的,形象皆取自戏剧当中。刘备殿稳坐庭院正北,上书「明良千古」大字匾,中间有一尊巨大的刘备塑像,关羽、张飞的塑像分别则供于东西偏殿,君臣关系排列井然。

从刘备殿后穿出,即可看见悬有郭沫若题写的「武侯祠」过厅,其后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武侯祠了,比起刘备殿,诸葛亮殿为矮为小,但殿前悬有雍正御笔「名垂宇宙」,可谓气势磅礴。然而正殿内又悬「静远堂」匾,仿佛外面的磅礴气势突然不见,唯留丞相高尚情操细水长流。中央置有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两旁分侍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

诸葛亮殿后则是九十年代迁至此地的三义庙,殿内主要供有演义形象的刘关张三人,其他就没有什么内容了。由于我们此前参观地较为细致,而此时时候已经不早,后面还有参观杜甫草堂的打算。因此三义庙之后,我们只是草草略过了孔明苑,索性撇掉了惠陵,往出口赶去。

我们掐着杜甫草堂的截止入园时间火速赶路,却不想武侯祠的出口竟正好是锦里古街,无暇顾及这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在下与鹏只管在拥挤的人群中东插西窜,把街上什么张飞牛肉、芙蓉糕等一众酒招旗甩在身后。在下看人流实在太多,行进缓慢,实在心焦,不由得模仿成都话说了一句「我的草堂!」引得鹏哈哈大笑,原来竟是歪打正着,无意间说得相当正宗,可惜也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在下又说了许多次,不过鹏都认为没有在锦里时说的这句标准。

从锦里抽身,已是下午五点左右,附近道路上的车辆大排长龙,手机叫车的话又不知何时能到,好在在下很快找到一辆堵在路上的空车出租,司机一听我们要去杜甫草堂,不禁问了一句「现在去吗?可能会有点晚了。」不过我们坚持要去,司机便拐了条小路,一路风驰电掣地将我们送至杜甫草堂门口,此时大约是下午五点二十分左右,距离闭园时间还有四十分钟,我们便抓紧时间入园。

杜甫在浣花溪畔茅屋居住约四年,期间创作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也正因此,杜甫草堂自从唐末开始,就被开辟为名胜古迹,历经历朝历代十数次的扩建,如今已是规模斐然。南门正对着的祠堂建筑群部分,陈列着杜甫以及其他许多文人墨客的肖像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愈往深处走,便愈能感觉到川西园林的典雅风味,尤其是最核心的茅屋建筑群附近,更是古色古香。可惜茅屋皆是后世仿照旧式川西建筑重建,杜甫居住的茅屋早就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园林的最深处,倒是有一处业已出土的唐代遗迹,并伴有出土文物的展示,应证了浣花溪畔在唐代有人居住的事实,也确认了如今认为的草堂所在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是基本吻合的。

整个园区内游客最多的地方,当属连接祠堂建筑群和诗史堂、茅屋建筑群的花径。花径和我们在武侯祠没有去参观的惠陵一样,都有着沉静的红墙走廊,墙后种植着清幽的竹林,文静典雅。而花径中游客最多的地方,又当属用青花碎瓷镶嵌而成的「草堂」影壁,毛泽东在 1958 年参观杜甫草堂时,曾在此留下一张照片。也因此,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在此合影留念。

天色渐晚,我们也加快了参观的速度,但尽管如此,还是拖得不少时间,直到傍晚六点二十多分,我们才从南门离开,不出意外的话,在下与鹏应该成为了这天最后一批离开杜甫草堂的游客。

草堂的南门正对着浣花溪公园,规模同样不小。公园的设计与杜甫草堂相辅相成,园内有一诗歌大道,石砖上满刻着许多著名诗句,两旁也不时列有著名诗人的塑像。我们在这里短暂地歇了歇脚,由于中午吃得太多,肚子还不饿,再加之在下翌日还需要早起赶飞机,因此就决定省去晚饭,直接回去休息。

Day 3 晨:早餐摊

这天是上午九点半的飞机,在下的西藏—成都行程也终于迎来尾声。

早上六点刚过,在下就收拾好行李离开了鹏家。巴蜀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时差约有一小时,又是冬天,故而屋外夜色未褪。街道上弥漫着沉浸了一夜的空气,路灯透过薄雾,映出一片昏黄。在下呼着热气往地铁口走去,只看见前方的人行道上被一家灯火通明的店铺照亮,丝丝烟火气从光亮中抽离出来,伴随着食物的飘香。在下正好想吃些东西垫垫肚子,便驻足下来,要了一笼老面小笼包,一袋豆浆,只是考虑到时间因素,全部都打包了在路上边走边吃。

老面小笼和上海名小吃南翔小笼有所不同,在下认为,可以简单地把前者理解为小一点的,用发酵后的面皮制成的传统包子,而后者的形态则更为世人所熟知,是小一点的,用紧酵的面皮制成的灌汤包。二者风味各有千秋,老面小笼的优势就在于面皮的蓬松、宣软,配合饱满的鲜猪肉馅,一口下去汁香味美,肉香浓郁,属于是早餐摊可以无脑选择的品类之一。

一口接着一口,很快,在下便吃完了这份早餐。轨交系统总比它所在的城市苏醒得更早,南来北往的客流里,在下赶巧搭上了 19 号线前往天府机场的直达列车,和来时一样,车内依旧是不同于普通线路玻璃钢座椅的,布料材质的软座,在下得以放下旅途疲累,安心闭目养神,等待着列车平稳而又快速地载着在下,离开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评论